DEPT.OF SMART CITY
摄影 │ PIXABAY
之前的系列文章已经介绍了产业图谱这个黑科技是什么、怎么生成的、能用来做什么,由于单篇文章的篇幅所限,我们没有展开来讲,想必希望更加深入了解这一黑科技的大家已经心痒难耐。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里,我们就分篇一一为大家详述其具体应用。
前面的文章讲过,产业图谱的应用之一就是监测宏观产业格局演化。这篇文章将使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产业图谱,对我国2000-2015年的产业结构演化进行分析。
读懂产业图谱是关键,15年间我国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讲过,产业图谱是由节点和线组成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行业,颜色代表其所属的行业类别,节点之间的线代表相互间的联系,节点的组团则代表产业的空间布局关系。
组团的形成与产业在地理空间上形成的集群等有关,节点和节点之间的线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是图谱的核心。某产业在图谱中的位置,是由产业自身的属性以及国家产业的总体发育阶段决定的:集群发育成熟、与其他产业联系更紧密的产业倾向于在图谱的核心位置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相反则倾向于在图谱的外围出现。
通过观察不同时期全国的产业图谱,可以立体化理解我国产业的总体演化特征。
▲2000-2015年全国产业图谱
1. 产业联系日趋紧密,产业分布组织更加有序
对比中国2000和2015年的产业图谱形态结构可发现,2000年的图谱形态相对松散,产业节点之间的分布更均匀、随机,形似一只“水母”,由一个规模较小的核心和许多游离在外的节点组成。而至2015年,图谱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核心规模扩大并形成了明显的主干,产业之间呈现高度组织化的“核心-外围”结构,形似一条腾云的“龙”。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的产业间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产业结构组织更加有序,核心产业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加强,产业发展日趋成熟。
2. 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核心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观察2000和2015年位于图谱核心的产业类型可以发现,我国产业体系的核心构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0年的核心产业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加工等资源依赖、低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电子设备、电器机械等主要位于图谱的外围,尚未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部分。而至2015年,我国产业体系发展出了两大核心组团——以专用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等为主的装备制造组团,以及电子设备、家电、轻工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组团,而曾在2000年占据图谱核心位置的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加工、化学制品等产业,已经退至图谱的外围。
这意味着我国已经逐步形成结构完善的高端制造能力,并逐步摆脱了对传统资源依赖型产业的依赖,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3. 产业组团逐渐形成,集群化、规模化带动效率提升
2000至2015年间,若干产业组团逐步形成,各类产业的分布已经从随机状态向同类集聚过渡。2000年的产业图谱中的各类产业节点分布混杂、散乱,这说明各类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比较无序,尚未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至2015年,原图谱中零散分布的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产业不断强化、集聚、壮大,形成专业化组团并占据了图谱的核心;除此以外,还可以清晰看到纺织、海洋相关产品、食品加工等局部组团,并且当前处于发展热点的电子信息产品从原先的电子设备、家电、轻工日用品组团中分化出来。
这一现象体现出我国产业的空间分布逐渐集群化、规模化,区域产业分工逐渐形成并完善。
图谱演变背后的秘密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读懂了产业图谱所展示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知道图谱变化所揭示的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历程。
在我国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初期,由于产业基础不成熟,我国产业门类低端,缺乏先进的制造能力,资源依赖型产业占据主导,部分产业类别处于空缺状态。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同类产业布局遍地开花、随机分散,市场分割严重,部分产业在特定区域有一定集聚,但成熟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经过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建设,我国的产业体系逐渐完善,在重工业、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有了明显的补充,但产业发展基础的影响仍然存在。
2001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2005年,我国正式颁布和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鼓励各地按照自身产业基础,合理选择与自身发展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各地在上位政策的指引下纷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下,产业要素逐步向资源禀赋适宜的区域转移,由此形成布局更为合理、集群更为紧密的产业分布格局。反映在产业图谱上,则体现为产业间联系的增强、产业网络的复杂化、以及图谱结构的清晰与紧凑化。
这其中还伴随着我国主导产业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初级加工的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逐步上升,与服装、鞋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共同占据我国出口总额的大半壁江山,即当时的“三来一补”产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深、以及我国产业自身实力的增强,机电产品的制造能力不断壮大,取代了资源导向性产业成为我国的核心产业;并由于产业对资源禀赋需求及地区产业基础的差异,形成了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家电制造两个相对独立的组团。
通过对产业图谱的时序演变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宏观产业格局的整体演变趋势。总体而言,2000至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在经历了调整与重塑后,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集群趋于成熟、体系趋于丰富,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这种宏观的趋势与每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理解规律、顺势而为、把握机遇,对地方产业发展而言是一门“必修课”。
关于产业图谱在宏观产业演化监测方面的应用介绍,我们就暂时告一段落。下次将为大家介绍如何用产业图谱分析地方层面的产业发展演变,敬请期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