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在全国信标委智慧园区专题组的指导下,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研究所)联合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国际铜专业协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同济大学、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等46家单位的60多位专家共同编写的《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重磅出版。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王飞飞所长作为主编,全程统筹推进书籍的编撰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祺、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为本书作序,认为本书为新时代智慧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智慧园区技术实施以及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和典型应用案例参考。
在智慧园区的大发展背景下,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作为全国信标委智慧园区专题组的组长单位,牵头组织推进了《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书籍的编写工作,旨在提出新时代下园区智慧化设施集约共享的建设模式以及数据收益的合理分配方式,为园区开发者、管理者、企业和用户提供共性支撑能力,促进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发展,支撑我国数字经济向好向快发展。2022年以来,经过数轮需求调研与主题研讨,编写组于2022年5月20日顺利召开了第一次正式编写会议,确定了书籍框架与分工,开始进入封闭编写阶段。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打磨与修订,2023年6月书籍初稿完成,进入编辑核校阶段。2023年12月,书籍完成最终校验与排版,正式刊印与大家见面。
本书从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入手,最大限度整合中国智慧园区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创新地提出了基于“新三通一平”的智慧园区四项基本能力,梳理了涵盖五大类、20小类的关键技术体系,围绕“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构建了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实施路径及其标准化体系,展望智慧园区未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分享7大优秀实践案例,为智慧园区参与方提供较全面的理论和行动指导。
本文将从智慧园区发展背景与需求、新发展理念与新策略、关键支撑技术、实施路径、标准化与未来展望等角度出发,介绍《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与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01 发展背景与需求
智慧园区是城市科技、数字经济与社会生活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新型智慧城市的特色功能区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和巩固竞争力、实现园区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自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来,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大势所趋。作为经济高效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智慧园区在新形势和新需求下又一次引发业界高度关注,并迎来了高速发展浪潮,单纯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园区发展的需要,智慧园区进入全面提升效益的新发展阶段。为了响应园区更集约、更绿色和更高效的整体发展要求,智慧园区随着相关支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绎出新的方向和科技内涵,其关注点也逐渐转向对园区人、物、事与服务的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企业合作。
本书在梳理智慧园区发展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智慧园区内涵和定义,剖析信息技术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从园区万物互联、管理运营、公众服务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了园区目前的建设需求,最后通过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为智慧园区发展方向和路径提出新的思路,进而促进智慧园区及其相关业态进一步创新发展。
02 新发展理念与新策略
本书吸纳规划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通信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最大限度地整合中国智慧园区发展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以“聚合资源、培育产业、服务城市”为出发点,对中国智慧园区进行前瞻性、全局性、系统性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园区“新三通一平”四项基本能力,即“通感知、通数据、通业务、统一平台”,这也是未来智慧园区实施建设的通用性、基础性方法论和发展方向。
“新三通一平”的关键是集约共享的建设,核心是数据的收益合理分配,基本途径是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三通一平”的智慧园区建设实施策略是未来园区发展的前提条件,能够为园区开发者、管理者、企业和用户提供共性能力支撑,为园区市政设施、园区交通、园区环境、园区管理等各类场景提供对接保障。
03 关键支撑技术
智慧园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园区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个认可多元、环境友好、和谐发展的综合性有机生命体。相较于传统园区,智慧园区具备智能感知与控制、高效敏捷互联互通、资源全面汇聚共享、业务多方协作、管理科学决策等特征。在智慧园区建设过程中必将涉及众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系统创新的最新成果。为能将智慧园区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得到更有效的规划和建设,支撑园区“新三通一平”建设,实现园区建筑、设施、人、物、事件等全要素数字化,需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作为共性基础,通过使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来作为共性平台,加强智慧园区一体化运行格局。
本书按照“新三通一平”的理念,系统梳理出智慧园区五大关键支撑技术,包括物联感知技术、数据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综合集成平台技术等,以期为智慧园区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提供设计与开发参考,对智慧园区未来应用场景和领域进行预判,扬长避短,用信息技术赋予智慧园区多维进化空间,推进智慧园区高质量发展。
04 实施路径
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展现方式,它的体系结构与建设发展模式作为智慧城市一个小范围内的缩影,其建设实施路径已经具备智慧城市体系模式和发展特征,同时还具备相异于智慧城市建设路径的独特性。
智慧园区的实施路径包含园区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是从基础类建设到上层各领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涵盖了“新三通一平”智慧园区一级基本能力建设和智慧场景的二级应用开发。其中规划是智慧园区实施的开端,需要在智慧园区标准体系的指导下统筹谋划,将智能设施、应用部署、空间布局等集聚在“一张蓝图”上;园区投资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发挥资金造血功能,形成园区投融资体系;建设阶段从园区的物联感知、数据智能、多元应用和园区大脑等角度全方位开展智慧化建设,将智慧园区真正落地实现;生态运营阶段围绕产业、人才、创新、生态、治安等领域构建园区智慧化、精细化、产业化运营服务体系,赋能园区创新发展活力。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交通人行、环境安全、低碳环保、高效运维等十大园区智慧化应用场景,实现智慧园区系统集约、产业汇聚、经济带动的多重作用。
05 标准化与未来展望
智慧园区建设项目错综复杂、任务庞大,涉及基础设施、感知数据、技术平台、运营服务等多项建设领域,如果没有全面、体系化的规范和标准指导,将会造成设施重复建设、信息系统孤立、运维效率低等问题,为园区后续管理运营带来巨大阻碍。智慧园区标准化建设是引导各类智慧园区规范建设的有效工具,也是支撑智慧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构建智慧园区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需结合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化工作现状,提出符合智慧园区发展趋势的标准化需求,构建智慧园区标准体系框架,为智慧园区建设提供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可参照的依据。
未来智慧园区的发展,是要有韧性的、有温度的,需综合考虑园区自身企业、用户、低碳发展以及与城市、经济、环境和周边设施的互动关系。当智慧园区与城市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才能共同推动当地的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社会和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